自购规模已超28亿元 银行理财应如何应对净值化挑战

特邀嘉宾:普益标准研究员 崔盛悦 余雅琴 黄诗慧

今年3月以来,自购战受到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规模银行理财“破净”频发。已超亿元银行应何应对面对全面净值化时代的理财第一场“大考”,在公募、净值私募基金之后,化挑以稳健著称的自购战银行理财也陆续开启了自购模式。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规模自从3月23日光大理财打响了“银行理财自购的已超亿元银行应何应对第一枪”,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的理财队伍正在不断扩容。截至目前,净值已有包括南银理财、化挑中邮理财、自购战招银理财以及兴银理财共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官宣斥资购买旗下理财产品,规模总金额达28.5亿元。已超亿元银行应何应对

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何纷纷斥资购买自家产品?在大面积“破净”的背景下,应该如何看待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趋势?理财子公司又该如何应对全面净值化时代的挑战?针对以上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金融时报》记者邀请了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余雅琴、黄诗慧,对此作出解答。

主持人:今年以来,自购行为在公募、私募基金以及上市公司频频发生。以“稳健”为标签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何也开启了自购模式?就这一趋势来看,未来银行理财是否会出现“自购潮”?

崔盛悦:近日,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股市债市大幅调整是主要原因。此外,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方法调整,会更直观地将市场波动呈现给投资者。

理财子公司自购产品的逻辑与基金公司比较相似。以往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购旗下产品的情况比较常见,目的是增强投资者信心,平抑投资者的负面情绪。

当前,市场已企稳回升,理财产品净值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续其他理财子公司不排除继续跟进的可能。

主持人:目前来看,银行理财“破净”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应该如何看待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趋势?

余雅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涉及的机构既包括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有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合资理财子公司等。目前来看,随着资本市场回暖,银行“破净”现象也逐渐好转,未来银行理财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首先,从需求端考虑,随着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高净值客户数量及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的持续上涨,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扩大。除此之外,高净值客户数量的增加也促使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涌现,如养老需求、财富传承及税务筹划等。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专业的资管机构,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

其次,从供给端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资管机构中竞争优势明显。一是从投研能力上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债券、非标债权投资方面优势显著;二是理财子公司牌照优势明显,可同时从事公募和私募资管;三是渠道销售优势突出,线下网点较为充足,理财子公司的财富管理团队可更多地面对面与投资者交流,提供财富管理咨询服务;四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类型门槛较低且类型相对丰富,能够以较低门槛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服务;最后,理财子公司背靠母行庞大的客源基础,对投资者需求把握更为精准,可设计出满足客户长期投资需求的产品,更好地匹配投资者的生命周期与投资需求。

因此,虽然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大量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破1”,但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仍大有可为。随着居民的投资意识提升,居民财富的增长,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

主持人: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子应该如何强化自身能力?

黄诗慧: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净值化时代,面对各类资管机构的竞争,理财子公司需进一步提高权益类业务的投研能力;二是投资者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风险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子公司应不断增强对权益产品的投研能力,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

投研能力是资管新规时代下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理财子公司首先要充分利用母行资源优势,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建立和优化自身投研体系,加强市场分析能力,形成大类资产研究体系和策略,从而补齐自身的竞争短板。

其次,理财子公司要持续优化和迭代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信评体系,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人才培养与科技赋能也是实现多维度提升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支撑。理财子公司还要重视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培养,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补充,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

最后,理财子公司要把握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探索科技赋能理财业务全流程,实现理财业务全周期、全流程监测,塑造理财业务合规风控生态,从而打造理财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主持人: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如何做好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理性看待全面净值化时代下银行理财“破净”状况?

余雅琴:目前来看,虽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已全面完成,但客户的投资理念还相对滞后,未完全从以前“保本型”投资模式过渡到“买者自负”的净值型理财模式。近期,大量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导致部分投资者情绪激动,银行销售投诉陡增,理财子公司及销售银行均承担了较大的舆情压力。由此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仍需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继续发力。

从具体的实施路径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联合销售银行将投资者教育融入销售的全流程之中,通过考核及激励等方式鼓励理财经理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主动进行投资者教育。

理财子公司也需要联合银行加强理财团队建设,提升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对投资者的风险揭示流程,防止一味追求销售业绩,向客户推荐与其风险不匹配的产品。

同时,理财子公司还可以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客户信息卡”,加强对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的投资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