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私车离线超90天可“隐患排查” 五部门要求提升企业监测平台效能

原标题:新能源私车离线超90天可“隐患排查” 五部门要求提升企业监测平台效能

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数据监测技术的隐患排查应用,正在被新能源车的新能线超监管部门提升到十分重要的高度上来。新能源车企将按照监管部门的源私业监要求,建立完善以安全监测为核心功能的车离测平监测平台,确保数据及时、天可台效真实、部门有效上传,求提从而提高监测平台效能。升企

日前,隐患排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新能线超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新能源车企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以下简称“企业监测平台”),源私业监开展新能源车辆运行安全状态监测。车离测平其中,天可台效要求企业监测平台具备对“离线超过90天”的部门私人车辆、“离线超过60天”的求提非私人购买或营运车辆进行“隐患排查”的功能。

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汽车保有量891.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72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27%。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1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6.9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4万辆,增长138.20%,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新能源车运行的状况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除建立企业监测平台外,车企还要根据与车辆用户签订的协议,对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上传监测数据,确保上传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提供数据安全服务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企业监测平台并不是新鲜事物,2016年时监管部门已经要求车企建立这一平台,新能源车上也都装载了收集数据的终端,但是各车企的平台成熟程度有差别,用途和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信部等五部门的《意见》能够起到统一标准、提高效率的作用,是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有益之举。

目前工信部已向各新能源车企下发了企业监测平台的“建设指南”,对性能、功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提出要求,从而达到加强平台运行管理,提高平台效能的作用。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在数据接入方面,工信部要求按照201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377号文”)建设企业监测平台。

在此次下发的“建设指南”中,企业监测平台被要求可对车辆上传的数据实时分析计算,对计算能力的稳定性也提出了要求:系统CPU、内存、I/O平均负载低于60%。除此之外,工信部还要求,在进行快速检索时,访问平台页面的反应时间小于5秒,复杂统计类关键数据响应平均时间小于10秒,大量数据渐进显示小于1分钟。

“运行区域数据就是‘大量数据’,”前述数据安全服务企业负责人说,“按照这个标准,企业监测平台需要在1分钟内对车辆运行区域、路线等信息的检索做出反应,这是相对较高的技术要求,对硬件和系统程序的优化都提出了要求,以我了解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监测平台都能做到的。”

“建设指南”还要求平台可实时查看车辆运行监测数据,并确保上传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据了解,上传数据须按照《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这是一份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的设定,与监管部门的要求直接相关。《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加强对车辆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梳理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能。鼓励积极研究应用先进安全预警方法,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能力。

按照上述原则,“建设指南”明确要求企业监测平台具有监测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可以对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进行预警,对安全预警结果进行分级处理。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对长时间离线车辆进行隐患排查工作也提出了要求。离线时间划分为“非私人购买或营运车辆”和“私人车辆”两种,前者离线超过60天、后者离线超过90天,企业监测平台都将进行隐患排查,大面积聚集停放车辆也将企业监测平台的隐患排查。

实际上,企业监测平台数据还涉及与国家监测平台介入的问题。377号文明确要求,企业监测平台应设置与国家监测平台接口,接受国家监测平台的监督抽查,在接到国家监测平台实时数据调用指令时,应当按指令要求将对应车辆的相关安全状态信息上传至国家监测平台。

国家监测平台分为地方监测平台和国家监测平台两级。业内人士介绍,337号文下发后,各级地方政府都逐渐建立了地方监测平台,实时接收来自车辆生产企业转发的本辖区内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整车运行安全状态、行驶里程和充电量,整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故障等信息。

地方监测平台与国家监测平台也设有接口,后者会对前者进行监督抽查。前述数据安全服务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监测平台还会以实施数据调用指令的方式,调用相关信息。从而构成从企业到地方再到国家的完整体系。

以上海为例,2014年,上海市经信委发文批复成立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非营利组织(独立法人)。截至2021年6月,该中心已接入新能源汽车51.8万辆,已获得106家NEV(new energy vehicle)企业、113个NEV品牌,涵盖839款车型,基本覆盖全部车型。

2022年,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毛玲、邓思文、赵登辉、唐立颖、孙欣杰,在2022年第1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称,这一系统平台整体上基于阿里云HBase X-Pack构建。HBase X-Pack是基于Apache HBase及HBase生态构建的多模数据库,支持数据从处理、存储到分析的全流程。

上述题为《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在行驶和充电场景中的应用与思考》的文章中称,新能源汽车车载信息系统按国家标准对车辆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将信息加密传递至企业平台。企业平台负责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同时将公共领域车辆运行数据、统计信息以及故障处理信息实时上报给地方和国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