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市场亟待透明化 下半场开启品质与品牌竞夺

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

近两年随着酱酒热潮,酱酒亟待竞夺酱酒赛道已然引发各路资本的市场关注和投入,产能迅速扩张。透明

近日,化下郎酒发布了《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以下简称“《内控准则》”),半场期望通过这一企业内控的开启“铁律”,可以对自己的品质品牌产品品质进行“硬约束”。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酱酒亟待竞夺目前,市场酱酒行业已经涌现出习酒、透明郎酒、化下国台等百亿级酒企,半场以及以金沙酒业、开启珍酒、品质品牌钓鱼台、酱酒亟待竞夺衡昌烧坊等酒企为代表的不同梯队,与此同时,行业也存在酱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

“郎酒的这种透明化、标准化的数据是有据可查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形成了品质背书,也是其市场核心竞争力。”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认为,在酱酒行业发展的下半场,以品质和品牌为主的竞争大幕才刚刚拉开。

有待透明化的酱酒市场

“我们确保是四年基酒加六年老酒调制而成。”在某电商平台,一家酱酒企业的客服极力推荐该店的老酒,并自称这款贵州著名商标的53度纯粮老酒,每瓶售价仅19.9元。

不仅如此,在线上平台,各种包装陈旧,生产日期动辄为十年、二十年之前的老酒也是层出不穷。

“这些打着社会库存老酒的名义销售,有一些是通过做旧做假。”在茅台镇从事酱酒行业的张皓然表示,尤其是一些酱酒企业,产能有限,比如年产才2000千升,但是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三五千升,“存在产能、质量、发货量等不透明的情况,但目前没有行业的强制标准约束,更多的是市场行为。”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行业的不透明,近两年酱酒市场涌现出了一些贴牌酒,让消费者无从选择。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仁怀市酒类相关公司有13942家。其中,有4083家是从2020年1月1日之后新增的。

此外,有经销商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作为链接酒企与消费者的关键角色,经销商在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最担心两点:一是担心酒企不透明,没有把最真实的生产、储存及经营战略向经销商开放;二是担心产品的品质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来看,由于没有这种行业性的或者国家性的强制要求,所以对于企业的实际产能与销售产能之间的核对,没有相应的行业性文件进行约束,主要靠企业自觉。”蔡学飞表示,同时针对年份酒、生产标准、产能的界定等,虽然有一些行业性的团体标准,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更多的是一些企业的自发行为,很难获得销售市场层面的权威性。

就此,张浩然认为,实际上相比其他香型,酱酒的透明化已经比较高了。“它的工艺标准是公开的,即‘12987’的酿造标准,原料标准也是公开的。如果说不透明的体现,可能在于一些企业没有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来做,同时存在短期的投机行为,这是执行层面的难题,也是所有行业的难题。”

推动酱酒行业标准化建设

据悉,《内控准则》对郎酒产区位置、车间标准、原料标准、酿造技艺、产品标准、产销原则等7大方面做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其中,每批精选不超过产量9%的特级原酒,作为红运郎、青云郎及以上产品的基酒;精选不超过产量38%的特级原酒,作为青花郎的基酒。

在产销方面,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明确表示,“郎酒不追求短期的、不合理的销售额,未来酱香产品销量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证品质;二是确保市场良性、价格稳定、量价齐升、商家库存适中、利润合理,不压货,不透支市场。”

蔡学飞认为,郎酒此次制定并公布《内控标准》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区域内酱酒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发展,提升酱酒行业的透明度与竞争力。

“郎酒以前是跟随者,其策略就是跟着酱酒行业老大茅台,按照行业的标准来做,包括产品也好,营销也好。”张皓然表示,此次郎酒出台产品内控标准,在建立自己品质“护城河”的同时,为酱酒行业也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路径。

据权图酱酒工作室报告,2021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0万千升,和2020年基本持平,约占我国白酒产能的715.63万千升的8.4%;实现销售收入1900亿元,同比增长22.6%,约占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6033.48亿元的31.5%;实现利润约780亿元,同比增长23.8%,约占我国白酒行业利润1701.94亿元的45.8%。

记者注意到,在酱酒赛道,目前郎酒、习酒(2021年实现营收超130亿元)、国台(2021年实现营收超过100亿元)已经跨入百亿级酒企,成为继茅台股份(600519.SH)之后并驾齐驱的第二梯队。此外,年营收50亿元以上的以金沙酒业、珍酒为代表;年营收20亿元以上的以衡昌烧坊、金酱酒业、钓鱼台等为代表。

“酱酒梯队的形成,是酱香赛道从茅台一枝独秀到一超多强格局形成的必经之路,是符合酱香与浓香并驾齐驱的格局形成。”张皓然表示,只有一超多强的格局形成,酱酒才能从渠道热真正进化到消费热的阶段,“虽然目前酱酒主要还是靠挤压其他香型市场,但同时已经进入到酱香之间品牌、渠道、品质的激烈竞争。”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分析认为,近年来,酱酒从产量、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等各项指标看,在全国白酒行业占比越来越高,在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的驱动下,生产经营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不仅传统的酱酒企业持续扩大产能,很多以其他香型为主的白酒企业也开始进入酱酒领域,甚至许多业外资本也以巨资投入酱酒生产,到目前为止,酱酒产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仍在发展中。另外,白酒消费总量已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1300余万千升的峰值,到2021年的总量700多万千升,总体降幅超过40%。

基于此,马勇判断:“今后5年或更长远的一个时期,白酒依靠增量发展的机会已经没有了。”在他看来,白酒企业之间、品牌之间、香型和品类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此,不断完善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强化风格特色、筑牢品牌根基,才能够创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权图酱酒工作室认为,2022~2027年,酱酒从品类扩张转向品牌竞争,就是品牌企业收割非品牌企业、大型企业收割中小型企业市场份额的时代。这一时期酱酒企业数量将快速减少,酱酒的品牌阵营逐渐明朗,品牌和价位逐步轮次排位。

“我一直认为,中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与品质化竞争时代,实际上是文化与产区的背书。再往下延伸,实际上是企业端,就是产能与品质的竞争。” 蔡学飞强调,只有靠品牌与品质背书,才能产生很强的刚性溢价消费能力,在市场层面构建自己的号召力和竞争力。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在未来10年内,酱香型白酒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并有望达到30%。2021-2026年酱香型白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6年,酱香型白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55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6.50%。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分析说,“只有产能、储能上规模才能确保品质,只有品质才能与消费者一起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