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家电企业库存高涨 原材料该不该囤?
本报记者 贾丽
不仅是记者家电商品库存,家电上市公司囤积的观察高涨原材料库存也居于高位。choice数据显示,企业81家家电上市公司2021年原材料库存金额合计为477亿元,库存比上年的原材360亿元增长32%,处于近十年来历史同期最高位。料该
虽然国内销量需求不振,不该但受海外部分当地工厂停产影响,记者家电2021年家电出口订单暴涨,观察高涨甚至成为家电行业的企业一抹亮色。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库存数据,2021年,原材中国家用电器出口额987.2亿美元,料该同比增长22.3%。不该据咨询机构GfK统计,记者家电在复杂的环境下,中国家电产业克服贸易保护和物流、材料成本上升等困难,出口规模和增速均达到近十年新高。
但由于海外消费需求提前透支,叠加海运运费高位及运力紧缺,去年底开始出口形势较为严峻。由于大多家电企业去年对全球市场预判较为乐观,提前囤积,让其原材料库存处于价高状态。
除了对出口预判出现“偏差”,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让家电企业也普遍调高原材料库存应对风险,但随着疫情反复、地产行业下行、物流受阻,市场再度陷入低迷,致使原材料出现大量囤积,难以在生产端“施展拳脚”。
纵使目前,国外家电厂商对于我国家电制造的依赖度较高,但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家电企业也需提高对库存把控的灵活性,合理调整原材料库存水平,增强抗压能力。
从以上一系列数据可见,库存高企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普遍现象。目前头部家电企业体量大、规模盘大,在库存中占据较大规模,但其周转运营能力更强,合理的库存是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而小品牌规模体量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库存量如果过大,则更易存在资金周转问题,所以无论是商品还是原材料,库存都不适合过量囤积。
虽然当下,家电企业适度增加库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应对原材料涨价、停工停产风险,调节产品结构,但原材料库存大幅上涨也会导致企业大量经营现金流出,增加财务风险。
传统家电企业的核心任务依然是去库存,进一步实现家电产品的数智化改造,而新兴小家电企业,则主要在于增强流动性,挖掘新市场,产品迭代迅速,库存也不易过高。
(编辑 乔川川)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年内支付领域最大单笔罚单!百联优力被罚近6500万元 牌照还能否顺利续展?
- 预制菜业务爆发“拯救”海欣食品 上半年靠压缩成本费用顺利扭亏
- 欲双主体上市 BOSS直聘回港
- 潍柴重机拟收购潍柴西港100%股权 自10月13日起停牌
- 证监会戴钦公: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提高涉刑案件的移送效率
- 可转债转股情况密集披露 部分上市银行转股率低迷尴尬何解?
- 杭州高新原实控人违规占资被禁入市场5年 扣非四年半亏4.48亿两度易主沉疴待解
- 10月11日15时至12日15时,北京朝阳区新增感染者5名
- 日赚9.5亿,是中石油两倍多!“宇宙行”净利润又创历史新高
- 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拍摄”到光催化光生电荷转移演化的全时空图像